
2020年12月12-14日,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智能可穿戴技术创新论坛在深圳市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峡两岸暨港澳民间科技人文交流重点项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微米纳米技术技术学会和深圳市微米纳米技术学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承办,多家单位单位共同支持。本届论坛以“智能可穿戴技术”为主题,深入探讨我国智能可穿戴领域的研究现状、核心技术、发展瓶颈,旨在促进两岸三地青年学者深入交流,助推粤港澳与大陆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开幕式嘉宾助阵
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深圳市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王晓浩教授主持。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孙楠代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作开幕式致辞。孙局表示,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智能可穿戴技术创新论坛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重点支持项目之一,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地方组织非常关心和支持;论坛聚焦智能可穿戴技术这一前沿交叉领域,为两岸三地智能可穿戴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意义重大;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将提供最大支持,希望论坛持续举办发展成为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的品牌性学术活动。
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庄志勇副主任代表经济领域致辞。庄副主任表示,智能可穿戴产业是世界智能科技新兴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穿戴产业亟需在技术创新引领下,探索发展方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庄副主任希望领域专业科研机构、服务机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们深入交流、加强合作,携手一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全面升级智能穿戴生态健康产业链。
开幕式最后王晓浩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王老师表示,微米纳米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科研与产业仍有较大距离,学会将竭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科学研究对接成果转化的平台,欢迎大家关注学会、加入学会、在学会中为领域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子持续关注智能可穿戴领域,希望领域专家携手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更好发展努力;希望技术创新方面面向需求端、市场端,科研更好的与产业相结合。
重量级主旨报告
论坛邀请到八位知名专家作论坛主旨报告。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张元亭院士作线上报告,报告题目为《健康工程:可穿戴SUPER-MINDS技术及其在对抗心血管病(CVD)和冠肺病(COVID)中的应用》;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报告题目为《“柔性电子+”智慧未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兴军教授报告题目为《智能穿戴式睡眠呼吸监测设备和智能分析诊断远程分级诊疗系统》;国立中山大学(台湾)莊承鑫教授作线上报告,报告题目为《如何利用智能穿戴技术从精准医疗提升到下世代的精准健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魏军教授报告题目为《柔性印刷电子的机遇与应用》;清华大学冯雪教授报告题目为《柔性电子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华中科技大学黄永安教授报告题目为《“薄大精伸”的柔性电子使能制造技术》;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深圳市政策咨询委朱舜华会长报告题目为《共筑智能穿戴产学研生态》。
对话圆桌论坛
论坛期间举办圆桌论坛,邀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金玉丰教授(主持人)、清华大学冯雪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研究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兴军教授、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员、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朱舜华会长七位嘉宾,围绕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智能可穿戴技术产品和专利分析、智能可穿戴技术的产业化分析等话题展开对话,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聚焦专题分论坛
论坛围绕会议主题,设五个专题分会场,邀请到百余位领域专家作分会场邀请报告。面向智能可穿戴的材料分论坛聚焦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碳材料,其他新型的材料;材料的制备以及合成技术;材料结构、性能与穿戴应用的关系,应用特色等相关议题。面向智能可穿戴的微纳传感器分论坛聚焦应用于检测压力、温度、湿度、血液、气体、生物电、新陈代谢等的微纳传感器;集成微纳传感器以及器件的系统集成;微纳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制备、应用等相关议题。智能可穿戴产品、市场及大数据应用分论坛聚焦以传统通讯为目标的穿戴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以运动娱乐为目的的穿戴产品(智能手环、智能蓝牙耳机、头戴式显示器、可穿戴相机等),以移动医疗为目的的穿戴产品(智能服装、心率胸带等),产品应用中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大数据对智能穿戴信息的分析、评估、处理,对智能穿戴系统性能提升的积极作用;目前以及将来智能穿戴与大数据结合的应用场景,如人机交互,社交,医疗监护护理等相关议题。智能可穿戴技术与医疗分论坛聚焦人体移动健康检测(如收集并监测血压、血糖、体重、心率、生物电、睡眠等生理指标)、医疗康复辅助(穿戴外骨骼,智能假肢等)、医疗看护(行动不便老人、幼儿等的健康监控等)、智能穿戴技术在医疗上应用的问题、难点,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相关议题。智能传感与人机协同分论坛聚焦应用于人机协同的智能传感器类型,制作技术,应用特点;智能传感在人机协同方面的参数指标需求(如精准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智能传感在促进人与机器协同、融合方面的应用案例,如医疗康复类机器人,人机接口;未来发展的挑战、技术需求、研究方向等相关议题。
期待明年再聚
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智能可穿戴技术创新论坛于12月14日圆满落幕,各位参会代表收获满满,期待与您明年再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010-62796707 010-62772108 传真:010-62796707 地址:清华大学90003楼3301室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cn
公安机关备案号 11010802025320 京ICP备1004787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