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这里涉及一个问题:是否所有农药品种都需要做成纳米农药?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农药的分类谈起。根据是否水溶,农药品种大致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大类。水溶性农药制剂就是水剂。溶于水的农药在水中是单分子分散,属于真溶液,其分子尺寸小于1纳米,在埃(Å,0.1 nm)数量级,比纳米农药的尺寸还要小。因此,水溶性农药就不需要做成纳米农药。
农药水剂在制剂中是以单分子分散状态存在,但在喷洒后,是不是仍以这种状态存在?回答是否定的。水剂稀释液喷施时形成液滴,落在靶标上的液滴随水分的蒸发,农药分子会发生浓缩,最终形成农药分子的结晶聚集体。晶粒尺寸取决于液滴大小和农药的浓度。不论液滴如何小和浓度如何低,晶粒尺寸都会大于农药本身的分子尺寸。
我们考察10%烯啶虫胺水剂常规喷雾后的情况表明,在加入10%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形成的聚集晶粒尺寸在几个微米。
纳米农药针对的是不溶于水的农药品种。因为它们在水介质中喷洒,大都是结晶聚集体。晶粒的大小直接影响它的分散性和对靶标的接触程度,进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目前,大部分传统农药制剂在兑水稀释后,农药微粒都在几个微米尺寸以上。如果将它减小至对应的纳米尺寸,例如将几个微米减小到几个纳米,相同形态的农药微粒数量可增加10亿倍,表面积增加1000倍,药效发挥就会更充分。
由此产生两点认识,一是纳米农药针对的是不溶于水的农药品种;二是将农药微粒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纳米尺寸,不仅可以发挥最大的药效,而且制剂外观透明,表观水溶,热力学稳定,性能完全优于传统农药制剂。
纳米农药在喷施后,农药微粒是否发生聚集,取决于纳米农药的类型和性能。如果发生聚集,其微粒尺寸就可能大于水剂农药的聚集尺寸。这样,我们对不同农药剂型中农药微粒的尺寸大小就可以产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农药制剂中农药微粒尺寸大小的排列顺序如下:
传统农药剂型(μm)> 纳米农药(nm)> 农药水剂(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010-62796707 010-62772108 传真:010-62796707 地址:清华大学90003楼3301室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cn
公安机关备案号 11010802025320 京ICP备1004787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