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微流控芯片的“脖子”到底卡在哪里?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4 12: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微流控芯片的“脖子”到底卡在哪里?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4 12:00
  • 访问量:
详情

微流控技术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微流控芯片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9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始研究微流控技术趋势,越来越多地参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且为了加快进度,一些研发机构也加入进来。

尽管有了政府和研发机构的努力,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如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依然处于量产初期,质量亟待提高。这就是医院大多数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目前这些进口芯片主要来自欧洲和美国。

进口芯片价格昂贵,且使用量很大,导致医疗成本高昂。为了应对该问题,我国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国产替代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微流控芯片的国产替代之路“脖子”到底卡在哪里呢?

01

专业技术有壁垒

一些微流控前沿公司设置一系列专利布局和壁垒,对于微流控专利领域严加布控,形成技术垄断,一般企业很难打破这种专利技术垄断现状。

 

科炬生物拥有独家授权的自驱式微流控芯片专利技术,且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拥有1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自己的国产化微流控芯片全自动生产线,具有独特的集设计、研发、注册、自动化生产于一体的国产生产平台。科炬生物突破了微流控芯片生产工艺专利技术壁垒及生产依赖问题。

02

行业门槛高

微流控的生产工艺普遍复杂,且难以批量生产,导致市面上微流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解决之道重点在于微流控芯片的质控,芯片质控不止是管理问题,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原材料门槛比较高,专业度强。

科炬生物2019年突破微流控技术壁垒,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一键启动,无需人工参与,多环节质控,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稳定芯片批内差和批间差。

精准方面,科炬生物特殊定制纳米级荧光微球,筛选优良抗原、抗体原材料,能够保障稳定的生产工艺,从而保障其产品的CV值<5%。

科炬生物芯片选材PMMA,稳定均一,表面精密注塑加工微通道,拥有微米级反应结构,对反应进程进行精准控制。

科炬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化免疫荧光分析仪,工艺精简,操作简单,故障率低,在医疗市场获得广泛好评。

03

微流控人才短缺

微流控芯片产品的开发及推广需要多学科交叉人才、高水平研发人员及专业的市场人员。国内芯片人才特别是在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的芯片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科炬生物经过近5年的培养打造,已经形成自己的微流控研发运营团队。

 

来源:科炬生物

特别声明:如有关以上作品的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电话:010-62796707 010-62772108    传真:010-62796707    地址:清华大学90003楼3301室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cn
公安机关备案号 11010802025320       京ICP备1004787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