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蒋庄德院士领衔,230多名博士加盟“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23 19:2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作为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速落地的重要抓手,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平台建设,今天上午,省科技厅组织多名行业领域资深专家对高新区牵头编制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蒋庄德院士领衔,230多名博士加盟“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概要描述】作为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速落地的重要抓手,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平台建设,今天上午,省科技厅组织多名行业领域资深专家对高新区牵头编制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23 19:27
  • 访问量:
详情

郑州高新区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做大、做强传感器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良好氛围;202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多次出现,提出“高新区要围绕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推动产业成规模、上水平”。在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进程上高新区从未停止步伐。

作为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速落地的重要抓手,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平台建设,今天上午,省科技厅组织多名行业领域资深专家对高新区牵头编制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参加。

 

省科技厅总工程师何守法,省科技厅总会计师李密科,市科技局局长夏扬,市政府副秘书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红军,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宏伟出席会议。郑州大学副校长赵明皞从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基础、总体思路、建设布局、建设任务、管理运行机构等方面对方案进行了阐述,指出平台建设的使命就是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引领智能传感创新发展;破解关键器件“卡脖子”瓶颈问题、推动智能传感重大成果转化。

 

由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庆康任专家组组长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平台产业发展、技术路线、组建单位、人才团队、建设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论证,并形成专家意见。多年来,高新区一直把智能传感器产业列为主导产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然而,基础平台建设、核心制造技术、创新产品少等方面的不足和滞后制约了发展,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有助于突破传感器关键技术发展瓶颈,提高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发展后劲,对智能传感行业构建可持续核心竞争力,追赶全球高端传感器产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张红军在介绍高新区目前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时表示,高新区举办了两次世界传感器大会,目前第三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正在筹备,计划成立智能传感器的国际联盟,并同步启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具体建设和招商引资。高新区正在谋划建设智能传感谷集聚区,从起步区的工程设计、产业生态的培养到配套生态建设正谋划推进,特别对于起步区,规划建设“一院一基地三平台三中心”,打牢传感器产业基础生态。为解决人才紧缺,高新区拟设智能传感器首席科学家,依托科研团队的人才、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同时,高新区正在与国内比较著名的企业、研发机构协商,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争取吸引更多人才落户高新区。

 

夏扬就平台建设方案提出以下意见。他表示,定位要具有针对性,与郑州和河南的优势产业相结合,按照需求牵引来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定位要适当,让平台更为实用;要加强团队的建设;对于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高新区要高度重视,深化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郑州大学共同研究。

 

会议最后,何守法对前期方案的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方案质量、站位高,亮点多,符合国家和区域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对于方案的完善,要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功能定位,把握重点;要瞄准管理运行这一关键核心,在主体法人化,运行企业化,任务链条化和服务现代化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保障平台高效运行;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再认真研究,安排好近期干什么,远期干什么,有一个系统规划;要有重点支撑,解决好资金和人才方面的问题,确保平台推进无后顾之忧。

 

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信公众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电话:010-62796707 010-62772108    传真:010-62796707    地址:清华大学90003楼3301室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cn
公安机关备案号 11010802025320       京ICP备1004787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