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福建物构所新型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8 11:0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福建物构所新型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8 11:02
  • 访问量:
详情

近红外二区发光(950-1700 nm)在生物体内散射低、组织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近红外二区无机量子点由于发射波长可调、吸收截面大和量子产率高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研究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为II-VI族和IV-VI族半导体材料,如CdSeCdTePbSe,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如Cd2+Pb2+等)极大限制了其后续的生物医学应用。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高效发光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是目前生物标记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团队开发出CuInSe2CISe)基新型高效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探针,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和肿瘤靶向实时成像该研究通过精准设计材料中的Se/In组分比,将CISe的发射峰位置由常规的920 nm调控至近红外二区1224 nm,所合成量子点的激发谱可覆盖紫外到近红外(350-820 nm)的宽带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适用于多种波长的激发光源。包覆ZnS壳层后,CISe的稳定性得以显著提升,且在808 nm激发下其近红外二区发光绝对量子产率高达21.8%,为目前已报道无毒近红外二区量子点的最高值。

通过连接抗表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抗体,该研究利用CISe@ZnS探针实现对CTC(如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对血液样本中CTC的检测限可低至12个细胞/96孔(200 μL);将CISe@ZnS基近红外二区发光探针应用于活体小鼠体内的肿瘤靶向实时成像,主要的器官和血管清晰可见,血管分辨率低至0.36 mm,信噪比高达5.8。此外,该探针在尾静脉注射4小时后即可通过肾通道和肝通道排出体外,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代谢的优势。

该研究为开发高效无毒近红外二区发光生物探针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今日纳米》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福建物构所、福州大学联培硕士研究生廉纬,通讯作者为副研究员涂大涛、研究员陈学元。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8013220301122

1.基于CISe@ZnS新型近红外二区量子点生物探针的血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肿瘤靶向实时成像示意图

 

2.活体小鼠背部和腹部明场像、静脉注射CISe@ZnS探针后的近红外二区成像图,以及注入探针后不同部位的发光强度变化血管成像的分辨率、注入探针后肿瘤部位和非肿瘤部位发光强度变化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信公众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电话:010-62796707 010-62772108    传真:010-62796707    地址:清华大学90003楼3301室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cn
公安机关备案号 11010802025320       京ICP备1004787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