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高林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含碘小分子在细胞内自组装成富碘纳米粒子的“智能”策略,并用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纳米CT)直接观察到细胞内纳米粒子的形成。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利用小分子前体在细胞内组装成纳米结构是一种“智能”策略,其在分子影像和药物递送领域显示出很大优势。但如何把人工形成的纳米结构与细胞内大量的天然纳米结构区别开,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梁高林课题组合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特殊的含碘小分子,当这种小分子进入硝基还原酶高表达的癌细胞后,会生成活泼中间体。两个活泼中间体之间会反应生成两亲性环状二聚体,该二聚体可自组装成纳米粒子。
纳米CT是一种在完整细胞内观察三维纳米结构的理想技术。因此,细胞内形成的富碘纳米粒子可以通过高对比度的纳米CT直接成像。
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帮助人们进一步区分细胞内形成的其他人工纳米结构,从而深入了解细胞内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3190
来源:中国科学报
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信公众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010-62796707 010-62772108 传真:010-62796707 地址:清华大学90003楼3301室 邮箱:csmnt@mail.tsinghua.edu.cn
公安机关备案号 11010802025320 京ICP备10047872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